形态特征:
白蜡落叶乔木,高10-12米;树皮灰褐色,纵裂。芽阔 形或圆锥形,被棕色柔毛或腺毛。小枝黄褐色,粗糙,或疏被长柔毛,旋即秃净,皮孔小,不明显。
羽状复叶长15-25厘米;叶柄长4-6厘米,基部不增厚;叶轴挺直,上面具浅沟,初时疏被柔毛,旋即秃净;小叶5-7枚,硬纸质,卵形、倒卵状长圆形至披针形,长3-10厘米,宽2-4厘米,**生小叶与侧生小叶近等大或稍大,先端锐尖至渐尖,基部钝圆或楔形,叶缘具整齐锯齿,上面,下面或有时沿中脉两侧被白色长柔毛,中脉在上面平坦,侧脉8-10对,下面凸起,细脉在两面凸起,明显网结;小叶柄长3-5毫米。
圆锥花序**生或腋生枝梢,长8-10厘米;花序梗长2-4厘米,或被细柔毛,光滑,无皮孔;花雌雄异株;雄花密集,花萼小,钟状,长约1毫米,无花冠,花药与花丝近等长;雌花疏离,花萼大,桶状,长2-3毫米,4浅裂,花柱细长,柱头2裂。
翅果匙形,长3-4厘米,宽4-6毫米,上中部宽,先端锐尖,常呈犁头状,基部渐狭,翅平展,下延至坚果中部,坚果圆柱形,长约1.5厘米;宿存萼紧贴于坚果基部,常在一侧开口深裂。花期4-5月,果期7-9月。
白蜡树易受白蜡吉丁虫、蚜虫、天牛等危害。早春白蜡树芽萌动前喷石硫合剂,每10天喷1次,连续喷两次,以杀死越冬病菌。发病期用50%多菌灵800-1000倍液或70%甲基硫菌灵800-1000倍液与任意1种杀虫剂(如20%乳油1000倍液或5%氯氰菊酯乳油1500倍液)混配,进行树干涂药,防治白蜡树流胶病。
白蜡病虫防治
白蜡树易受白蜡吉丁虫、蚜虫、天牛等危害。早春白蜡树芽萌动前喷石硫合剂,每10天喷1次,连续喷两次,以杀死越冬病菌。发病期用50%多菌灵800-1000倍液或70%甲基硫菌灵800-1000倍液与任意1种杀虫剂(如20%乳油1000倍液或5%氯氰菊酯乳油1500倍液)混配,进行树干涂药,防治白蜡树流胶病。
病害
褐斑病
发病症状:褐斑病主要为害白蜡树的叶片,引起早期落叶,影响树木当年生长量。
发病规律:褐斑病的病菌寄生于叶片正面,散生多角形或近圆形褐斑,斑呈灰褐色,直径1-2米米,大病斑达5-8米米。斑正面布满褐色霉点,即病菌的子实体。
防治方法:播种苗应及时间苗,前期加强肥水管理,增强苗木抗病能力。注意营养平衡,不可偏施氮肥。秋季清扫留在苗床地面上的病落叶,集中处理,就地深埋或远距离烧毁,减少越冬菌源。6-7月份,喷施1∶2∶200倍波尔多液或65%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2-3次,防病效果良好。
煤污病
发病症状:煤污病主要是由白蜡蚜虫、介壳虫、粉虱等害虫引起,除为害叶片外,对白蜡枝条亦有危害,阻塞叶片气孔妨碍正常的光合作用,除引起白蜡早期落叶外,重点是影响苗木的年生长量。
发病规律:煤污病的病原菌以菌丝体或子囊座的形式在病叶、病斑上越冬。因为蚜虫和介壳虫排泄的黏液会为煤污病的病原菌提供营养,所以一般在这两种害虫发生后,煤污病就会大量发生。春、秋季是煤污病的盛发期。
防治方法:通过间苗,修枝等措施,使树木通风透光,增强树势,提高树木的抗逆性。及时防治蚜虫、介壳虫、粉虱等,可用吡虫啉或啶虫脒等,同时掺入多菌灵或甲基托布津,可以有效防治病害的发生。介壳虫是一种比较难防治的害虫,一定要抓住若虫活动高峰时用药,可用狂杀蚧800-1000倍液,一般喷1次就可达到较好的防治效果。
形态特征落叶白蜡,树皮黄褐色,浅裂。枝条均呈龙游状扭曲,幼枝有毛或光滑。叶片卯形至卯圆形,大而光亮,长15一18厘米,宽4-8厘米,叶柄长1-2.5厘米,叶先端尖或钝,白蜡基部圆形或心形,边缘具粗锯齿或不规则分裂,表面,背面脉上或脉腋有毛。花单生,紫色,雌雄只袜,腋生穗状花序,雌花序长1-25厘米,雌花序长o.5-1厘米。聚花果长1-2.5厘米,幼果绿色,成熟后紫红色或黑紫色。花期45,果熟期6-7月。
白蜡树冠宽阔枝叶茂密夏季叶片浓绿
生态习性喜光,幼树稍耐阴,喜温暖、湿润候。也耐寒,可耐-40℃低温。耐干旱、瘠薄,对土壤要求不严,在微酸性、个性、石灰质和轻盐碱含盐o 2%以下)土壤中生长良好。白蜡抗风力强,对硫化氢、二氧化氮等有毒气体抗性很强。深根性,根系发达,具有很强的生态适应性,移栽成活率高,生长速度快,曲共性强,耐修剪更新,2-3年即可培养成形,适合全国广大地区种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