杜仲繁育 发展潜力。现将其培育技术总结如下。1育苗地选择与整地选择土壤疏松、肥力较高、有灌溉条件的地块作为育苗地。每667m2施**土杂肥2500kg,氮、磷、钾含量各15份的复40kg,均匀撒于土表,结合耕地翻入土中(一般深翻20~30cm)。整平,作好畦垅及水道,做到涝能排,旱能浇。2育苗密度目前*红叶杨繁殖材料紧缺,价格高,为降低成本,可采用栽砧嫁接方法,以提高苗木生长量。当年在苗木06~08m处打**,可发3~6个枝条,生长到3~5m长,不打**苗高则达到5~6m。如果育苗以采种条为目的,每667m2植1800株(09m%04m),采取打**法可多采种条。如果以育苗为目的,可每667m2植3000株(09m%025m)。3砧木选择与栽植根据我们的观测与试验,砧木以选择美洲黑杨类品种如2025杨、中林46杨为佳,以地径2cm以上的当年苗,于秋后至封冻前或在春季土壤化冻后栽于,栽后于35~40cm处截干,随后浇透水。4接穗选择及沙藏41选择*红叶杨为速生杨类,应选择1年生、芽饱满、无病虫害、无机械损伤的充实种条,将上部发育不良的芽及下部瘪芽去掉。42贮藏无论年前或年后的种条,为保证其新鲜度,不失水,都要沙藏一段时间,嫁接时随用随取。沙藏法:挖宽80cm、深60cm的土沟,长度视种条数量而定,先从一端整成斜坡,铺1层沙(厚度2~3cm),摆1层种条,种条梢端向上,不能挤压,然后再覆1层沙,再放种条,上部复盖5~6cm沙即可。如果是冬藏,每隔一段时间要检查一下种条贮藏情况。5嫁接方法根据实践,于3月中旬嫁接成活率,成活率可达98%以上。采用带木质部芽接方法嫁接。嫁接位置在离地面5~10cm处。6接后管理(1)解绑一般在嫁接后10~15d、嫁接芽片的芽萌动时,破膜把芽放出来,然后当芽条长到7~15cm时解绑,将膜去掉。(2)防风折因为杨树叶片较大,易引起风折。故在*红叶杨长到20cm左右时,用绳将萌发枝条与保留的35~40cm的砧木固定。(3)抹芽为保证*红叶杨的顺利生长,要将砧木萌芽全部抹去,一般要抹芽3~5次。(4)剪砧如果是培养种条,原保留的35~40cm的砧木可不剪去,如果是培育苗木,则在*红叶杨长到60~80cm时,将原保留的砧木在嫁接口2cm处剪掉。(5)追肥根据*红叶杨的生长特点,在5月中旬、6月中旬、7月上旬追肥为好,第1、2次追肥量为20kg尿素,*3次追含氮、磷、钾各15份的复20kg。(6)浇水*红叶杨要求土壤湿润,所以视天气情况,旱则浇,涝则排。(7)中耕除草在苗木生长期间适时进行人工松土除草,保证苗木肥水供应。(8)病虫害防治*红叶杨很少有病虫害。从4月下旬起每隔20d喷酒1次0125%溶液的40%的,以防治瘿螨类危害。通过上述措施,*红叶杨当年苗生长高度可达5~6m。 育的幼年阶重演系统发育过程,出现返祖现象,与丛生竹具有相同的繁殖特性,因此用实生苗造林不宜将自然丛分株。(2)群状栽植能有效提高发笋株数。竹类繁殖不同于树木,其物种传播和繁殖更新主要是通过地茎的分生来实现,群状栽植使竹苗基本处于
剥了皮的杜仲树和1~3年生的幼株在冬季防寒十分重要,其具体做法是:对于剥皮的杜仲树,可用草包裹树干,这样既能保持温湿度,又能防止树木落叶后太阳直射在树干上,发生灼伤。对于1~3年生的幼苗主要采用培土防寒,具体方法是:杜仲落叶后将植株按倒,先用湿润土壤压住枝梢,再培土把整个植株埋住,土堆高约30厘米,翌年早春扒去培土,扶直植株。若播种苗过密,不便于培土,可以在风口处搭风障或只在植株的根部培土,整株用草包住。
的种植发展前景
杜仲苗是我国特有树种,也是**树种。杜仲自古以来都是医生推崇的名贵中药材。杜仲皮入药具有补肝肾、强筋骨、安胎、降血压等功效,是一种**的抗衰老药物。目前杜仲叶已研制成了多种类型的保健品,如杜仲茶(减肥茶,速溶从,调压茶等),杜仲晶,杜仲咖啡,杜仲酒,杜仲可乐,杜仲口服液,杜仲牙膏,杜仲酱油,杜仲保健醋,杜仲麻辣酱等保健品。其中杜仲茶的应用为广泛,且品种也较多。日本早在八十年代就已经将其推广应用于饲料添加剂生产领域,以此来提高鸡,鸭,鱼等的品质,还有杜仲挂面等。而我国对杜仲叶的开发研究相对落后于他们,这些开发领域尚不成熟,但一些大型饲料厂正在开发应用。杜仲含有较高的杜仲胶,广泛存在于杜仲皮,叶,果皮内,为**高分子化合物,它与天然橡胶的化学组成完全一样,杜仲胶具有绝缘性强,耐水湿,抗酸碱,热塑性好。较好的耐腐蚀、抗冲击性等,综合性能优异。近年来,我国对杜仲胶的开发利用越来越重视,一些大的杜仲胶提炼基地正在规划建设中。基地建设设施一旦完善,杜仲将供不应求。。杜仲种植形式一片大好。。
杜仲苗种植前景虽然大好,但是切记生产种植盲目性。注意选用良种集约化生产,根据当地条件设计自己的种植模式。下面我就简单介绍几种良种苗木培育技术:
一、乔林栽培模式自然生长地杜仲,一般都能长成具有*力主干的乔木。乔林经营的主要目的,在于获得皮厚、等级高的树皮、树叶和木材。生长时间长,要求气候温暖,无冻害之虑。林地条件较好,有利于树木旺盛生长,一般密度较小,树冠大。根据不同的经营目的,乔林的主要栽培模式有:农田经济型杜仲防护林,药用杜仲丰产园等。
二、矮林栽培模式
利用杜仲萌芽抽枝能力强的特点,度栽植,培养成单干型或多干丛生型,树高3m~6m。矮林栽培模式是以提高前期效益为目的,树叶、树皮、工艺用材兼用。由于植株密度大,前期产叶量大,经营周期短,综合效益好,这种栽培模式主要在浅山丘陵区及区应用。根据各地地形及经营条件,矮林栽培主要的经营模式有:田埂地边丛状杜仲园经营模式、宽窄行带状密植栽培模式。
三、头木林栽培模式
头木林栽培可提高单株早期经济效益,缩短单株经营周期,皮、叶、材兼用,是介于药用和矮林栽培之间的一种栽培模式。利用单株萌芽力强的特性,在主干一定高度截干,选留4~6个粗壮萌条,当留干萌条达到工艺用材时,砍伐剥皮,获取树皮和工具把柄,每年还可采叶利用,一般树高4m~5m。头木林栽培可在坡度较小的丘陵山地原区应用,栽植密度2m×3m~3m×4m,定植2~3年后当胸径达3c左右时,于休眠期从地上1.5m处截干,春季截口以下会萌发10~20个以上萌条,当萌条长至10cm时,选择分布均匀、靠截口2cm~5cm范围内的粗壮萌条4~6个,定向培育枝,其余的萌条剪除。萌条要尽量培养成直立状。当力枝基径达5cm~6cm时,全部图32杜仲头木林经营示意图砍伐剥皮,砍伐时间在春季树液流动离皮时进行。砍伐后的萌条仍按上述方法培养力枝,以后每年可达到一个砍伐周期。当主干粗达15cm以上时还可剥皮利用。需注意,剥皮后*1年不要砍伐力枝,否则对以后树势影响较大,萌芽生长不旺。头木林栽培模式也利于保护、长短结合、永续作业、收益较高,各地可根据情况酌情采用。
杜仲苗自产自销
生长习性:
适应性很强,有一定耐寒能力。但喜温暖湿润环境,以肥沃、深厚、富含腐殖质的砂质壤土、粘质壤土及微酸性的壤土栽培为宜。
栽培技术:
1、种植方法:一般用种子繁殖。春、秋皆可播种,先将种子放于40-50℃的温水中浸泡,要不断搅动,至水凉后捞出,再放于凉水中浸泡两天,待种子膨胀后捞出,拌以细沙。选处挖坑,将混合好的种子放于坑内,淋水保湿,覆盖一层塑料薄膜,每1~2天搅拌一次,待种子萌芽时播种。条播,按行距25~30厘米开2厘米浅沟,将种子均匀播入沟内,用锄推平,出苗前要保持畦面湿润。移栽于春季、冬季均可,按行距、株距各3米挖穴,幼苗栽下时要使根部舒展,然后覆土、压实、浇水。
2、田间管理:苗出齐后要注意间苗,并及时松土、锄草、浇水。根据幼苗生长情况,酌情施肥。移栽定植☆后,每年仍需加强管理,修剪旁枝,使主干健壮生长。
杜仲的越冬养护:在杜仲树的越冬期间,进行科学养护,对培养树势、提高产量和经济效益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。
一、耕作与施肥对杜仲进行冬季耕作,有利于促进苗期生长,增强杜仲树的越冬防寒能力。其方法是:深翻土壤20厘米以上,使深层土壤在阳光下充分曝晒,使土壤的物理性能得到改善,增加土壤的通透性,有利于形成土壤的团粒结构,增强土壤的保水、保肥能力。结合冬季耕作,还可以施加**肥料,或者把种植的绿肥深埋于土中,增加肥力。
二、修剪成年的杜仲树,一般要进行冬季修剪,每年一次,修剪应根据栽培的目的进行。若以收获杜仲树皮为目的,应适当修剪侧枝,把过密的侧枝及地面长的1年生萌苗剪去,以促进树干及主枝健壮生长。修剪可与杜仲园的更新相结合,在新长出的萌蘖中,选择若干株方位好、粗壮、生长旺盛的新树苗,以促进所留新树苗的树干增粗,生长旺盛,早日代替老树,建成新的杜仲园。若以采收杜仲叶为主,则不必剪去侧枝和萌蘖,对蘖苗加以养护,使其都长成主干,形成自然的园头形树冠,主干多,枝多,叶片多,树叶繁茂,可增加杜仲叶的产量。修剪时应注意剪除病虫枝、枯枝、过密的幼枝及生长不匀称枝。
三、清洁田园,防治病虫害方法是:
1.冬季结合清洁田园,清扫枯枝落叶,集中处理,用土封盖严密,使其发酵腐熟,既减少病害的污染,又可以积肥。
2.结合清园,消除被害树木,消灭越冬害虫。根据刺蛾虫茧的越冬习性,破坏它的越冬场所,人工消灭越冬虫茧,方法是冬季击碎树干上的虫茧,结合耕作挖掘杜仲树周围土中的虫茧。